電能質量主要測試分析方法和步驟:
1、取得用戶供電線路圖資料,即詳細線路接線圖,包括電源點、高壓進線和低壓配電系統;電力系統電能質量監測儀廠家介紹在目前的供電模式下,大量的工商業用戶普遍是10kV接入系統,但是存在變電站一條出線上接入多個用戶的現象,因此電能污染源有可能是自身引起,也有可能來自電源接入點的外界系統,因此詳細的線路結構圖有助于分析電能質量的污染源。
2、取得用戶負載信息,包括負載容量和數量、負載類型以及負載運行、投切的時變規律;包括用戶的無功補償系統的信息。獲取用戶在用電過程中遇到的供電問題匯總,這些匯總的供電問題可能是由于電能質量引起的,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;但是必須了解各方面可能存在的隱患,才有利于后期的綜合分析。
3、確定進行電能質量測試的測點位置。測點位置的選擇首先基于電能污染源的來源方向。從諧波源來源于用電用戶考慮,測點的選擇一般按照以下原則進行,一是用戶的進線處,因為該處是用戶用電系統和外界電網的交匯處,可以將該處的電能質量作為參考點和其他處的進行比較,從而發現諧波源。二是特定負載處,這里所指的特定負載是指已確認為容量相對較大的非線性負載。因為該類負載大多數會對整個供電系統的電能質量產生極大影響。
4、對獲取的測試數據和圖表進行分析,分析數據的標準主要參考兩個方面,一方面結合國家對于供電電能質量的強制標準,國家的強制標準主要用來約束供電企業,在供電質量和用電企業在用電方面的污染情況;另一方面結合用戶實際的用電電能質量要求,用戶的自身電能質量要求高于國家標準的,主要是由于所采用電力系統電能質量監測儀、工藝流程對供電質量要求較高,這類用戶一般有改善電能質量的自發性需求,因此有可能成為諧波治理項目的潛在用戶。分析的結果一般以報表和棒圖的形式體現,數據的內容一般包括實測結果和國標的對比,或者是電能質量治理前后的數據比較。這樣便于直觀定性比較和定量分析。
5、確定測試儀器和測試方法;目前主要的測試方法分為兩種:一種是利用便攜式儀器進行階段性測試,主要針對負載變化率較小,并且供電情況比較穩定的場合,短期的測試就可以捕捉到存在的供電問題;另外一種是利用在線式測量終端儀器和計算機監控系統,進行長時間的數據監測和分析,測點的記錄可以根據負載的特性進行,一般分為定期式記錄和觸發式記錄。
6、根據分析的結果,確認存在的供電問題提出綜合治理意見。對于用戶自發提出的治理要求,需要先對用戶用電系統和電力系統電能質量監測儀,進行深入細致的評估調查與測試,充分了解生產工藝的具體要求、敏感設備的電氣性能,將電能質量問題的范圍縮小,提出切實可行、以經濟可行、成本低的治理方案,進行專業和綜合治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