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伏發電發展到今天,不論是現在的總裝機量,還是未來到2020年或者是更遠的一個長期發展目標。光伏是被當作一個助力電源來發展的,按這種理念去發展其實是有很大問題的。因為光伏發電規模還比較小的時候,它的一些并網性能的指標,對電網到底有什么樣的影響,并沒有深入的去研究。
但是當光伏發電發展成為一種主力電源的時候,會發現光伏自身一些并網技術的問題,包括了它的資源波動性,發電的隨機性,以及在發電電量預測準確性等方面各種各樣的問題。特別是電壓的問題上,針對青藏直流聯網,包括西北二通道投運的時候做了大量的人工短路實驗,發現了光伏電站里面大量的光伏逆變器出現了脫網的事故。
例如:2011年10月,青藏直流人工短路試驗,出現逆變器脫網問題;2013年11月,在青海開展750kV線路人工短路試驗,光伏逆變器脫網嚴重;2015年7月,220kV奪乃Ⅰ線故障,光伏電站大面積脫網,導致電網周波跌至49.2赫茲,損失負荷29.8兆瓦。
為了降低光伏對電網運行的影響,需要其在電壓的故障穿越能力、運行適應性、功率控制能力等方面對電網運行起到支撐作用,而這也是對電源提出的要求。這個要求不只是針對于光伏發電來提的,在常規電源發展上,包括對于火電、水電也都有同樣的要求,這也是一視同仁,因為光伏發電規模變大了,就要有大的擔當。
準確的電網運行方式計算是電網運行方式決策的基礎。由于無光伏電站的準確模型,在進行電網運行方式計算時,通常采用等值的替代模型來進行計算,而等值的替代模型不能客觀準確反應光伏電站的運行狀況,隨著裝機容量的增加,計算誤差越來越來,將直接影響電網運行方式決策,給電網運行經濟性帶來重大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