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電質量的考核項目有二個,一是電能質量,二是供電可靠性。可以看出,電能質量和可靠性是二個概念。如果沒有改裝,電能質量監測裝置是沒有測量供電可靠性的若能的。據我所知,現在沒有能夠單獨測量供電可靠性的設備,因為沒有人統計個別用戶的可靠性,多是一個地區的平均供電可靠性,則供電可靠性多由統計計算得出。
電能質量監測裝置是能夠測量出可靠性的,也就是能夠記錄某用戶停電的總時間,如電壓監測儀、智能電能表等,則根據一年8760小時的總時間,及停電的總時間,則可計算出該用戶的供電可靠性來。電能質量主要包括電壓、頻率和波形的質量。電能質量在線監測設備主要是測量電壓偏差、電壓波動和閃變、頻率偏差、諧波和電壓不對稱、不平衡等。
監測供電可靠性也是重要任務之一。供電可靠性是指供電系統持續供電的能力,是考核供電系統電能質量的重要指標,反映了電力工業對國民經濟電能需求的滿足程度,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達程度的標準之一。供電可靠性可以用如下一系列指標加以衡量:供電可靠率、用戶平均停電時間、用戶平均停電次數、系統停電等效小時數。
我國供電可靠率目前一般城市地區達到了3個9(即99.9%)以上,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不超過8.76小時;重要城市中心地區達到了4個9(即99.99%)以上,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不超過53分鐘。國網電能質量在線監測系統早在2012年就開始建設,把以前分散在全國各個省、地市、業務部門的基礎信息統一集中,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,打破專業壁壘。
此次建成投運,實現了電能質量管理模式從分散到集中、從手工錄入到自動采集、從事后統計到在線分析的三個轉變,有效減輕了基層單位負擔,提高了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。
事實上,電網公司早已明確了電能質量監測系統建設的路線,國網《關于印發電能質量在線監測系統建設推廣實施計劃的通知》中要求,2014年年底前,實現國家電網110(66)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輸變電系統可靠性、電網頻率、電網電壓和公司系統城市范圍中(高)壓用戶供電可靠性數據、供電電壓數據自動采集和在線監測。
2015年年底前,推進農村地區采集裝置的新裝改造,開展農網供電電壓、可靠性數據自動采集工作。同步根據低壓智能電表推廣覆蓋進度,開展低壓用戶供電可靠性數據自動采集,開展低壓用戶供電可靠性評價與分析的試點研究。